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380位真人故事
【资料图】
我叫安德鲁,别看我只有28岁,但是截至目前,我已经在非洲工作生活5年多了。
当时,我从四川成都天府之国来到非洲工作,除了开阔眼界、提高见识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里穷,想出来多赚点钱。
我在国内大学里学的是英语,而目前在西非的尼日利亚从事国际工程行业,主要负责公路项目上的商务外联工作。
非洲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似乎是落后、贫穷、疾病的代名词。在我没来非洲之前,似乎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来到非洲之后,可以说是颠覆了我的认知。
(我在非洲的办公室)
1995年,我出生在四川宜宾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上面还有一个哥哥。
家里虽然穷,但父母从小就对我的教育非常重视,基本上每次开家长会都去参加,有时候还会主动给老师打电话,问我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我也深深地知道,要想走出农村,唯有读书。
好在我比较争气,学习成绩优异。初高中时,父母竭尽全力把我送到了全县最好的中学读书。
由于学校离家距离比较远,吃住都得在学校。尽管学校的费用比较高,但父母宁愿苦自己,也要咬着牙供我上学。
他们只有一个朴实的愿望,就是希望我能够读大学,然后在大城市里面工作,不要去厂里打工或者在小县城里待着,更不要像他们一样一辈子务农。
(小时候的我)
2013年,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考上了成都一所大学的英语专业。然而,此时的家里,穷得已经再也拿不出钱来供我上大学。无奈之下,我申请了助学贷款。
同时,我也在心里暗暗地发誓,以后一定要努力赚钱,还上贷款,尽自己的能力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让父母过得好一些。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转眼来到了毕业季,我不得不思考毕业后何去何从?
随着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在以前普通二本学历就可以获得的岗位,而现在却需要985、211本科毕业生,或者研究生学历才有可能获得。
而我只是一个普通二本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国内真的很难找到工作,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幸亏有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以及师兄师姐们的介绍,再加之到国外工作可以包吃包住,能够存下钱;还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我大学毕业了)
于是,在2018年,我背上行囊,踏上了飞往非洲的航班,来到了国内工程承包公司在非洲东部国家肯尼亚的办事处。
刚来到非洲时,你的面前是一块完全陌生的土地,内心是迷茫和忐忑的,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面临什么?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但是无论怎样,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吃苦总是不怕的。
我在肯尼亚的工作地点是首都内罗毕,来到这里我才发现,内罗毕居然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是东非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之一。它的前身是英属殖民地。
尽管它位于赤道附近,但是这里的气温常年平均不到20度,可以说比起我国的春城昆明并不逊色。这完全颠覆了我在国内时,对非洲的想象。
而肯尼亚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来到这里的中国人或多或少地都会说一些日常英语。虽然我在国内是学英语专业的,但是在口语和专业术语方面还非常欠缺,毕竟隔行如隔山。
(我在肯尼亚的一个森林公园)
于是我拿出参加高考的劲头,边学边练,除了阅读大量的英文文件外,还跟着领导学习如何进行市场开发,不懂就问。
渐渐地我可以独自开展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以及招投标等工作了,以及后来的项目跟踪等,慢慢地也可以和领导一起出去开展商务谈判了。
更难得的是,在办事处我居然学会了做美食,这也算是我新增的一项生存技能吧!
记得当时,我们的管理人员不多,所以就没有请厨师,刚开始大家轮流做饭。 慢慢地,大家发现,我似乎有着当厨师的天赋,后来只要我在,掌勺大厨就变成了我的专利。
而我也乐此不疲,对做美食这件事儿非常喜欢。每每看到自己做的菜,被同事们一扫而光的时候,内心也会生起一种被认可的成就感。我想喜欢美食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吧!
(我做的美食)
就这样,我渐渐地熟悉了公司的业务,适应了在这边的生活。但是如果没有得到领导的允许,我们是不可以随便外出的。尽管肯尼亚是个旅游的国度,它的治安也比较好,但是偶尔也会发生地方冲突等恐怖行动。
记得在2019年的1月15日,下午约好和当地银行有个业务谈判,就在我们的车开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对方打来电话,说那边刚刚发生了一起爆炸,叫我们暂时先不要过去。
后来通过新闻才知道,有人袭击了内罗毕的五星级酒店,还好我们中途折回来了。 不过相对来说,在内罗毕,这样的事件发生得还是比较少的。
就这样每天忙碌着,一直到2020年疫情暴发。项目停工,航班停飞,我们也变得无事可做。
于是,在当年的9月份,我来到了肯尼亚最受欢迎的,也是最大的国家公园,马赛马拉国家公园。
(马赛马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公园里是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在这片大草原上,大约有90多种哺乳动物和450多种鸟类,这里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动物们的王国。狮子、大象、长颈鹿、斑马、羚羊等随处可见。
而我来到这里,就是期望能看到世界上每年才发生一次的最壮观的一幕,野生动物大迁徙。 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自然奇观,每年都会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观看,而我也不例外。
我觉得自己真的是超级幸运,我看到了密密麻麻、成千上万的角马,浩浩荡荡地向北进发,它们从坦桑尼亚的热带草原,走过800多公里的路程,穿越狮子和鳄鱼的领地,来到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大草原,它们追逐鲜美的新草和淡水,只为生存和繁衍后代。
尽管在迁徙的途中,会有大量的角马死去,但它们年复一年都会如此。它们选择长途跋涉这种自然的方式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在这个季节,狮子和鳄鱼总是不缺食物的。
(马赛马拉大草原的狮子)
其实想想自己,不是也在不停地迁徙当中吗?为了生存,从亚洲来到非洲,从中国来到肯尼亚,从成都来到内罗毕。就是为了自己能生存下来,能生活得更好!究其底层逻辑的本质,我们和动物又有多大区别呢?
从马赛马拉大草原出来,我来到了长颈鹿公园和大象孤儿院,这里也是长颈鹿和大象们的栖息地。
当我站在长颈鹿公园的楼上,拿着食物的手举起后,长颈鹿便把它的长脖子伸了进来,吐出长长的如砂纸般蓝灰色的舌头,一下子把食物卷走,只留下掌间湿润的余温,非常奇妙。
而在大象孤儿院,我去亲手抚摸了这一古老的地球动物,在接触的刹那间,就如同自己在与遥远的古代对话一样。
大象孤儿院里的小象都是失去了妈妈的幼象们,好在它们可以在孤儿院里被人们精心照料,等它们的情况被治愈和稳定后,最终会被放归大自然。
其实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地球家园。
(我在长颈鹿公园)
2021年7月,我来到了有2亿多人口的非洲第一大国尼日利亚。尼日利亚在非洲的西部,在这里,我终于看到了人们普遍印象中的非洲,贫穷、落后、疾病、土匪袭击等。
我来到尼日利亚卡杜纳时,由于还处于新冠病毒肆虐期,这边很多人失业,当地的治安堪忧。
记得,我来卡杜纳不久,公司承建的一条铁路就被炸过两次。第一次是火车头被炸坏,造成列车停运,好在中国的火车师傅没在上面。
而第二次,绑匪直接把火车炸停了,从车厢绑走了100多名乘客,据说到现在都还没有全部放出来。也幸亏当时火车上没有我们的同胞。
不过,国内公司在项目上的安全保障方面还是做的很到位的。公司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开展新项目,就会和当地的军营借十几二十个人过来,长期驻扎在我们营地或者我们的施工点附近,保卫我们中方人员的安全。
(被炸坏的火车头)
由于是在疫情期间,公司都是按照国内的防疫要求配备防疫物资的,戴口罩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可是在当地,却看不到当地的百姓戴口罩,因为他们穷,买不起口罩,就连当地的政府官员也不戴口罩。
如果我们戴上口罩出去,竟然会被他们当成异类看待。所以我们去政府接洽项目时,都要把口罩摘下来,以示尊重。而这无形当中,也增加了新冠感染的风险。
我们项目上也陆续有人出现了感染,但通过治疗,基本上十来天也就痊愈了。
而我非常幸运,没有感染上新冠;但不幸的是,在2022年,我却两次感染上了疟疾。
在非洲,疟疾是一种常见的可以致死的疾病。如果发现身上有发烧等不良症状反应,就要马上去就诊,打针把烧退下来。否则的话,一旦疟疾感染到脑部,人就基本上没有抢救的希望了。
(工作的路上)
我第一次感染疟疾,当时感觉忽冷忽热,很明显就是发烧了,但温度在38℃左右。差不多挨了有10天时间才缓过神来,这期间基本上没吃什么东西,整个人瘦了有八九斤。
而第二次就更加厉害,是疟疾+伤寒,这两个在非洲的常见病,同时出现在了我身上。当时连续两天39℃高烧不断,烧得我都开始胡思乱想起来:“这次不会把小命交代在这里了吧?”
医生看到我这个情况,当即就给我加大了药量,并用针管直接将药剂打进了我手上的血管里。直到第三天,我身体的烧总算退了下来。
虽然感染了2次疟疾,外加伤寒,但经过及时治疗都被治愈了,也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然而,在西非刚果金工作的、一个学法语的女翻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由于那边的医疗卫生条件更差,她感染疟疾后,由于救治不及时,没多久就不治身亡了。
(得疟疾后瘦了七八斤)
而在我们国家,疟疾病是已经彻底被消除了的。所以我每次回国,都会在当地带一些治疗疟疾的口服药或者注射的针剂回来,因为国内这种药买不到。主要是疟疾疾病有一定的潜伏期。
尽管贫穷、疾病肆虐,还动不动出现治安问题,但除此之外,尼日利亚的民风是非常淳朴的,这里的人欲望很低,只要能吃饱饭,便别无所求。
或许就像人们所说的,越是原始的地方,人们的思想越是单纯朴实吧!
在项目上我学会了做报表,财务报销,工程进度款项的申请等工作,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这已经是万里远了,父母更是担忧不已。每次他们从新闻上看到非洲有冲突、绑架等事件时,他们都会截图发给我,关切地问我怎么样了?有没有伤到我?
(在尼日利亚项目上我代表承包商发表讲话)
而我每次都是轻描淡写,总是报喜不报忧。我不想让远在万里之外的父母为我担忧、操心。 虽然很担心我一个人在非洲,但是他们依然很支持我的工作,觉得年轻人出去闯一闯总是有好处的。
对于做项目的人来说,在非洲的日子,其实是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可以说除了工作以外,就是玩手机、打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业余生活。
更不可能像在国内,业余时间可以去唱歌、逛逛公园,或者去品尝美食、走亲访友等等。
然而,我却不愿意把业余时间浪费在打牌,或刷手机视频上。既然出来了,就想多学一点技能,以备将来所用。
于是我在手机上学习法语,背英语单词,练习卷腹、跳绳等运动,以期自己能变得更好。
其实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在非洲工作、生活的有很多。尽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到了这里,但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现状!
(工地上的我)
我在国内的高中和大学同学,有很多都已经结婚生子了。由于我常年在非洲做项目,能接触到的女生非常有限,所以我至今仍是单身。
但我并不着急,我还年轻,一切随缘。俗话说先成家,后立业,而我也只能先立业,后成家了。
先在国外工作攒几年钱,接下来,梦想着到东南亚开拓自己的事业,比如开个自己的小店或者去做喜欢的销售等,这样也可以离家近点儿。
随着我在国外工作收入的增加,年薪达30多万,不仅还清了助学贷款,还定期给父母打钱,并且帮父母买了大病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希望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父母生育、养育了我,也该是我孝敬他们的时候了。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每次休假回来,除了看父母外,我都会去不同的城市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不同城市的人文特点和风格。人不但要会工作,也要学会享受生活。
(我在上海)
在国外待得久了,人的认知和思维与国内的同龄人都不太一样。或者换句话说没有国内那么卷。
而在国外待得久了,现在无论再去非洲的哪个地方,或者是去其他的国家,我都会显得很淡定从容了。
尽管非洲有疟疾、生活枯燥,还有可能遭遇风险和意外,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挡年轻人去体验最原始、最淳朴的、大自然中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脚步;更无法阻挡年轻人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一颗火热的心。
但是,不管我们走得再远,飞得再高,我们的根永远在中国!
(我的某书截图)
【口述:安德鲁】
【编辑:丽人行】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真实人物采访”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