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4月15日电(记者徐海波 潘志伟)近日,107国道武汉市东西湖段快速化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智慧梁场,生产热火朝天,井然有序。作为湖北省首个全装配式智慧预制构件场,梁场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将生产管理数据汇聚,实现箱梁生产全周期智能化管理,全要素数字化研判,建造作业全过程记录。
(资料图片)
生产过程全记录 每个环节可追溯
公路建设,梁场先行。大型高架桥道路施工中,一般都会在附近建设梁场,预制箱梁、墩柱等构件,再运输到现场,拼合组装成一座桥梁。
在107国道武汉市东西湖段快速化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智慧梁场,一套看不见的智能系统24小时不间断工作,将现场每一道工序“云记录”到项目的“智慧大脑”。
在钢筋绑扎区,几名工人正在作业。他们身后的厂房顶部装有一排AI摄像头,像一双双大眼睛,紧盯每一个细节。“这套AI工序识别系统能够精准记录工人的每一步操作。”中建三局智慧梁场项目经理何雷军介绍。
工作人员在AI工序识别系统后台查看生产流程环节。 受访者供图
有了AI技术,再通过5G网络传输,可以实时将生产情况推送至监理人员手机。“如果发现进度滞后或违规操作问题,就会报警提示。”何雷军说。
何雷军告诉记者,每榀箱梁都可查阅到其每一道工序,包括生产时间、责任人及产品质检情况等。“后期一旦发现高架桥中的某榀箱梁出现质量问题,都能精确追溯到相关人员的具体操作细节,研判事故原因和责任主体。”何雷军说。
作业“因梁而异” 张拉“恰到好处”
在箱梁预制生产中,预应力张拉工序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后期桥梁的抗弯性和耐久性。
梁场生产质量负责人陈文路说,传统的张拉施工,靠施工人员凭经验手动操作。工地布设5G工业互联网后,这个重要任务被交给智能张拉系统。
进行张拉作业前,系统会根据每根箱梁内部结构和生产数据,测算出不一样的张拉度数据。通过数据比对分析,还可以及时预警“拉得不够”和“拉得过度”的问题,实现作业过程动态调整。“就像有一双看不见的机械手在帮我们精准发力。”陈文路自豪地说。
高频振捣精准挤出气泡 沙石水泥钢筋“完美合体”
箱梁生产车间里,52个高频振捣器发出“轰隆隆”的鸣响。“箱梁内有气泡或者沙石水泥结块,都会直接影响箱梁的质量。”梁场副总工程师刘卓说,“在高频振捣下,混凝土浆的气泡可以迅速排出,水泥、沙石和钢筋框也能快速‘合体’。”
52个高频振捣器通过网络连接到平板电脑,工人通过APP可实时控制其精准工作。仅需40分钟,一块高密实性、高光洁度的箱梁就从生产线送进养护窑,进入下一道工序。刘卓介绍,高频振捣器的智能工作节约了大量安装辅助时间,还节省了75%的人力。
内置有传感器的高频振捣器实时向系统传输振捣数据。新华社记者 潘志伟 摄
智能化、数字化、物联网化……在建筑施工领域,5G、AI等科技创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何雷军和工友们看来,有了这些信息化技术加持,他们的生产更高效也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