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仪器是个特殊行业,科学家不亲自做产品,是很难做好的。我曾经只想做个教授,不想做更复杂的技术转化工作。不过,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我就要一心一意做下去,争取做出些成绩,造出最“懂”科学家的仪器。
黄韶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黄韶辉的采访前后进行了一年。也恰恰是这一年,他的科研仪器公司发展驶入快车道。
现在,公司正开足马力完成订单交付。“我们在忙着完善用户培训和应用服务支持方面的工作。客户把采购的仪器用好,产出优质的科研成果,我这条国产高端科研仪器研发之路才算走通了。”4月7日黄韶辉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
特别看到强调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发展的重要性新闻后,黄韶辉更觉使命在肩。与多数科学家不同,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边搞科学研究边搞技术攻关,做国产高端科研仪器。
“科研仪器是个特殊行业,科学家不亲自做产品,是很难做好的。”黄韶辉坦言,曾经他只想做个教授,不想做更复杂的技术转化工作。不过,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他就要一心一意做下去,争取做出些成绩,造出最“懂”科学家的仪器。
在市场大潮中搏击
黄韶辉的研究对象是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技术(以下简称FCS)。这种技术可以对微量溶液中或单个活细胞内的分子特性进行快速定量分析,在生物学、医学、化学、药物研发、微纳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2014年,他进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彼时,国内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但科研仪器依然受制于人,大部分高端科研仪器为进口。他长于仪器研发,而国内又需要国产仪器,“我想将个人事业和国家需要结合在一起”。
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支持下,黄韶辉不仅是在实验室做基础研究,还“亲自下场”,从事科研仪器技术研发。2017年,黄韶辉在广东成立了广东中科奥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奥辉)。
“我们不缺人才,不缺技术,也不缺市场,为什么仪器行业的发展还是落后?”多年实操下来,黄韶辉认为主要卡在了两个环节——从技术走向产品,从产品走向市场。
在这两个环节中,科学家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FCS技术有广阔前景,但要把这种先进技术转化为普通研究人员可用的产品,对产业化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他们既要有数学、物理、光学、机械与计算机等领域的知识,又要懂用户需求、了解相关领域前沿科学问题。
因此,在国产科研仪器行业还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掌握核心技术的科学家就得亲自参与“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市场”的转化。
一切并不容易。
黄韶辉记得,当年公司准备将样机运送到国外参展。此前在实验室中,他们已经做了各种测试,模拟长途运输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但当仪器被空运到美国后,依然无法正常运行。
“真实世界和模拟的不一样。” 黄韶辉说,“这么多年来,在公司层面我们并没有在仪器产品上进行太多颠覆性创新。我们需要面对市场和客户的要求,不断提升原理样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便捷性。”
而且,要想让新产品被用户接受,对推广人的要求非常高。“因为我是科研人员,所以潜在客户愿意坐下来听我说话。我能讲清楚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同时能匹配他们的需求。”黄韶辉说。
实现从1到100的跨越
虽然竞争对手都是仪器巨头,但黄韶辉相信,国产企业也能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
黄韶辉团队依托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技术成功研发出世界首款桌面式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分析仪CorTector SX系列样机。它体积小、操作简单、性价比高,获得国内外许多高端客户的青睐。
“我本身就是科研人员,知道什么样的仪器才是对用户最友好的。”黄韶辉相信自己对市场的判断。
他们研发的样机已经逐步进入国内外大量用户视野。如今,黄韶辉常年在各地奔波。要搞研究、带学生,也要作报告、听意见。拥有科研人和研发者的双重视角,谈起仪器行业,黄韶辉有很多思考。
“很多人不信任国产仪器。”黄韶辉说,在国内的仪器采购流程中,从终端用户、平台到单位,都倾向于采购进口产品。因此,黄韶辉希望国家能有具体政策,支持目前还较为弱小的国产科研仪器行业。
“好仪器是用出来的,对创新国产仪器更要宽容,在仪器采购和使用层面要给予试错和改进机会。”黄韶辉呼吁。
一年后再聊起自己的仪器之路,黄韶辉觉得,艰难的试错探索期已经过去,从0到1的开拓已经完成。“中国科学家的创新性工作越多,对创新性仪器的需求就越大,国产科研仪器企业也就有更多机会。”接下来,黄韶辉想要壮大团队,整合更多资源,完成从1到100的跨越,为科研仪器设备国产化出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