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3月29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签约共建紧密型医联体,两地两家医院牵手“联姻”,共同推动医联体发展,力求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更完善的医疗服务。(5月23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医共体在县域内由县级医院牵头,联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的紧密型医联体,实现管理统一、服务同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这样使得患者就医负担减轻,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医保打包付费促进基金下沉作用明显,让百姓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了增强。
医共体要真正为了百姓所接受,破解百姓看病之“痛”,重点在“通”。百姓看病之所以舍近求远去大医院,主要还是因为乡镇医院没有好的医疗设备,没有好的医生。因此,医共体必须要实行“三通”,即“医通”“人通”和“财通”。需要加大基础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可以远程互诊的计算机信息互动平台,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医共体内部资源“医通”;再建立“上挂下派”“县聘乡用”以及医共体内部人员双向流动机制。让基层医院有“主任医师”坐诊,而上级医院也有基层医师学习和观摩的岗位,实行医共体内部的“人通”。最后,加大基层财政保障投入,整合医疗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分配方案,采取总额控制、结余调剂、合理超支分担,实行医保资金打包机制等等,确保医共体内成员在工资待遇、保险福利等方面能够同工同酬,不因工作地区不同而出现工资差距过大,更好地实现“财通”。
医共体之“通”是一项惠民的好事,打通了群众看病难的“最后一公里”。然而要得到真正的实行,资金投入才是关键。要真正缓解医共体牵头单位的财政负担,必须由政府财政预算支出,设立医共体建设的专用资金,而且此项资金还必须随着医共体建设不断推进,逐步逐年递增。对于医共体内上级医院下派专家(包含医师、药学、医技、护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坐诊、查房、带教及开展相应手术等,予以绩效补助,从而调动下派专家的积极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卫生人才下沉到基层,帮助医共体基层医疗机构培养骨干力量,提升服务能力。
最后,要促进医共体内基层医院的发展,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便利的医疗服务,只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覆盖全域的医共体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来,才能真正地发挥出便民、利民的作用。(李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