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塔村稻田公园里也出现多处泉眼,泉水可大呢!”“‘冒泉’是我们王郭村祖祖辈辈赖以浇灌稻田的水源,现在复流基本能满足上千亩田地的浇灌……”不久前,晋源区索村稻田里有泉眼复流,消息见报后,晋源区相继有多个村的村民表示,他们在稻田里也发现了有泉眼复流。5月22日,记者一一实地采访。与此同时,省水利厅也给出专业结论,索村泉水与难老泉为同一水系,泉眼复流证明当地水生态环境向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稻田公园内复流的泉眼正在往外汩汩冒水
01
稻田公园泉眼复流
“十几天前,我们就发现了地里有泉眼复流……”5月22日,花塔村稻田公园里,负责人郭仁静兴奋地指着一处正汩汩流水的泉眼说。
这处泉眼位于稻田公园西侧稻田的田埂侧面。只见清澈的泉水从泉眼中流出,再顺着地势流入田里。用手探探,泉水沁凉怡人,在炎热的天气里掬一捧洗脸濯足格外惬意。
“不止这一个地方有泉眼!”郭仁静带路,绕到北侧一处稻田里。靠近田垄的田地里,一汪泉水往北不断蔓延。细细看去,活水下方有两个泉眼不住地往外“咕嘟嘟”冒水。在黑土地的映衬下,泉水显得格外清冽。蜿蜒而出的水流出几百米开外。
“十几天前,稻田里的工作人员就相继发现了泉眼。这两天,我们正在准备插秧,新发现的泉眼可以很好地助力未来的稻田种植,提升水稻品质!”郭仁静说。
“冒泉”泉水灌溉了大片稻田
02
千年泉水浇灌稻田
王郭村位于晋祠东南角。当天上午,王郭村广袤无垠的水稻田里,大型机械往复翻耕,大部分田里已经蓄满水,农民正忙碌着做插秧前的准备。晋源区目前共种植水稻田3000多亩,仅该村就占到了1400多亩,可以说,这里是晋祠大米的主要产地。
水稻田中间,一口池塘边,立着“冒泉”二字的石碑格外显眼。泉眼就在池塘深处,池深两米,从水面看不到泉眼。但池塘不停地往外冒水,顺着水渠流至整个农田。
“‘冒泉’已经有上千年历史,村里千百年来一直种植水稻,用的就是‘冒泉’的泉水。但上世纪90年代,泉水断流后,村里的水稻浇灌只能引入汾河水。与泉水相比,河水浇灌收获的大米口感有所下降。最近几年,‘冒泉’有复流趋势,尤其到了今年,‘冒泉’水流充足,有希望能全部浇灌这上千亩水稻田。”提及养育了祖祖辈辈王郭村人的“冒泉”,王郭村村委会副主任王秋生娓娓道来。
03
泉域环境持续向好
水稻田里泉眼复流,是晋源区村民近来津津乐道的事。5月11日,太原晚报以《晋源区生态综合治理见成效 晋祠镇稻田里泉眼复流》为题,报道了晋源区晋祠镇索村稻田里泉眼复流一事。
消息发表后,引起太原市领导高度重视,省、市、区水利部门也前往现场实地调研。省水利厅专业人员考察后认为,索村这一处泉水为岩溶泉水,与晋祠难老泉为同一水系。该现象也证明晋祠泉域水位持续回升,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晋源区素有“唐尧故地”“三晋之源”美誉,地处晋祠泉域保护的核心区,因泉水充沛,成为太原市稻作农耕区域。但由于过去地下水超采严重等原因,晋祠难老泉于1994年断流,2008年水位降至最低,距泉口以下27.76米。2008年以来,晋源区采取关停煤矿、搬迁高耗水企业、延伸市政自来水管网、关井压采等多项措施,区域内地下水位得以逐渐回升。为了加速晋泉复流,2019年,晋源区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项目——晋祠泉域水源置换工程,通过接通引黄水,置换地下水。2021年,工程全面建成达效。
如今,晋源稻作区多处泉眼复流,是晋源区开展生态综合治理的成效。水质改善,也将提升晋祠大米品质,再现太原人记忆中的“童年味道”。
(记者侯慧琴)
原标题:《省城晋源稻作区多处泉眼复流 专家:晋祠泉域水生态环境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