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我们绣工做出来的作品得到版权保护,绣工们更有创作力,通过我们的绣品,可以让全国人民了解内蒙古的发展景象。”谈到版权对非遗文化传播的作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白晶莹自豪地说。
在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上,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协会被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授予“2022年度十大著作权人(美术类)”称号,白晶莹作为代表上台领奖。这一殊荣,成为科右中旗版权保护助力蒙古族刺绣技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目前,白晶莹牵头运营的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共有绣品1300余种,登记作品570余件。科学的版权意识和经营理念,让手工制作的绣品真正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商品。
一花独放不是春。具有“一旗九乡五非遗”美称的科右中旗有着独具特色、积淀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蒙古族刺绣,还有乌力格尔、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蒙古族四胡音乐等共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科尔沁叙事民歌、好来宝、蒙古文书法为代表的18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图什业图皮画、金银器制作工艺等多个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科右中旗先后成立了科尔沁文化研究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蒙古族科尔沁文化保护协会等专业机构。在版权保护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著作权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并走到著作权人身边开展“点对点”作品登记等版权服务。依托国家级项目争取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以版权赋能为抓手,激发非遗创新活力。
在科右中旗的乌力格尔厅,每到夏季傍晚都有非遗项目乌力格尔、好来宝演出交流活动。如今,部分非遗项目音乐作品已经在腾讯音乐上线,民间传统音乐在更大平台触及更多民间音乐和传统文化爱好者。
科右中旗乌力格尔艺术家协会会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力格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照日格图说:“今年,腾讯音乐一次性采购了经过版权认证的曲艺作品100件,平均每件作品能给艺人带来约600元收入,后续还将通过点播、数字专辑等形式实现二次销售收入分成。这种方式既保护了音乐作品版权,也通过获取合法收益保护了原创者的积极性。”
“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有力支持全面创新’为主题,我们将继续全面加强非遗作品版权保护,只有讲好非遗作品版权保护故事,才能让更多人了解科右中旗的非遗文化。”科右中旗新闻出版与广播电视局局长胡日查说。
(本报记者高平王潇本报通讯员娜荷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