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从汽车到飞机、高铁,人类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会带来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革命,也提高了人类进一步探索世界的能力。在“万物皆可沉浸”的体验游时代,“沉浸+”体验融合了新媒体艺术、装置艺术、数字影像、特效、灯光设备技术等,全面覆盖观众视角,通过互动感应系统与观众互动,让观众沉浸在充满趣味性、梦幻化的体验中。
近日,文旅部发布了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涵盖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夜游、沉浸式展览展示、沉浸式街区/主题娱乐四大领域,其中江苏3个项目入选第一批24个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可以看出,文旅产业正在加速驶入数字化快车道,“沉浸+”技术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供给、传播、展示、管理等重要环节赋能作用突出,被认为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放眼国内,VR、AR、MR等技术在市场正逐渐普及,“沉浸+”体验已覆盖新型文旅消费的诸多领域,成为众人追捧的“香饽饽”。如结合短视频和直播的虚拟主播形象——称为职业达人,可以充当“数字讲解员”角色;智能穿戴设备为游客搭建了更直观的体验场景,将景区要素和产品细节更完整、生动地进行展示,大大增强了游客的“临场感”体验;拥有虚拟空间属性的“云演播”可以延伸剧场空间边界,拓展演艺市场新兴产业形态,打造高质量数字文化产品,实现演艺团体数字盈利。
而博物馆是目前“沉浸+”技术融合最多的传统文旅场景之一。在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上的舟楫”展厅,以复原的沙飞船为载体,将全域投影实时渲染、增强现实技术等手段运用到展演中,打造沙飞船“实体体验+数字沉浸式”虚拟体验。游客们站立在舟楫之上,通过裸眼3D感受潮流涌动,周遭岸边的说书声、卖货人、叫卖声,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中,了解运河生活,感受运河之美。除此之外,湖北武汉的《夜上黄鹤楼》光影演艺也通过打造沉浸式故事场景成功“出圈”,“数字技术+灯彩艺术”也让上海豫园成为充满奇花异草的美学奇境……
“沉浸+”技术重塑了消失的记忆,让文化遗存从保起来、用起来到活起来、火起来,给传统文化旅游带来一场新喜悦、新干劲、新飞跃,还给文化旅游发展创造了新秩序、新模式、新业态。更重要的是,它真正抓住了人的需求,打破了人与文化之间的时空“壁垒”,从客群角度出发,在提供“氛围感”体验的同时,架起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桥梁”。
“沉浸+”消费的一骑绝尘,离不开科技的帮助,也离不开沉浸式故事讲述所厚植的文化力量。未来,“沉浸+”体验将成为文旅营销的主流方向,“沉浸+”将以更丰富的形式和更多元的业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给数字时代的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创造无限可能。(康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