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高三
李明雨
(资料图片)
可能好多事的变化都是需要一个契机,都是在偶然间不经意一件小事而最终促成。
记得刚进入高三不久,一个午饭后的休息时间,突然有同学喊我,说学校门口有人找我,我赶忙跑到校门口一看,是我们同村的两个读大学的老乡,知道他们一个在读“中国药科大学”、另一个在读“南京航务工程专科学校”,学校都是在南京,大学的暑假相对开学比较晚,他们是打算今天返校,刚才是借顺路的一辆农用拖拉机从老家村里过来的,每人提了一大包行李,他俩想让我借一辆自行车,帮忙把行李驮运到镇上长途汽车站。
我们三中距离镇汽车站大概一公里左右,我说没问题,就很快找了一辆自行车,我们仨用自行车驮运着行李,慢慢朝镇汽车站走去。路上他俩有意无意的聊着各自的大学生活:聊藏书达数十万卷的学校图书馆、聊各院系每周举办的精彩学术讲座、聊阅览室里还配有特有格调的咖啡馆、聊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大学社团活动……
他们可能是随意的聊,可我却是认真听进耳朵里了,原来大学的生活竟然这么新鲜、这么丰富多彩,这大学生活和压抑单调的高中完全天壤之别呀。
当时我心里刹那间似乎有种电击般感觉的惊醒,瞬间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可能就是从那一刻,我真正坚定了自己要考上大学的信心。
我们很快就到了镇汽车站,那班长途汽车大概还有两个小时才到发车时间,碰巧发现汽车站旁边有家照相馆,甚至名字现在都还清楚记得“益民照相馆”。于是我提议:“咱们仨去拍张合影照吧?你们都分别把学校邮寄地址给我,到时候我把照片寄过去。”他俩高兴的表示同意,我们三人在镇汽车站旁边那家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照,有时候往往是一个不经意却可能注定永恒,这是迄今为止我们三个唯一拍的一张合影照。
因为下午还有课,拍完照后和他们简单的挥手告别,我便骑上自行车返回了学校。
过了几天照片冲洗出来了,我给他俩分别寄去一张,我自己保留一张,拿到照片那天,我郑重的在自己保存的那张照片后面写上:中国药科大学、南京航务工程专科学校、大笨蛋?
从那天开始,要考上大学的火苗才真正点燃,坚定要让自己回到正规,所有的无聊无趣之事要彻底清理掉,一切为了要考上大学。
回想起初中阶段,初一、初二两年也不知道学习,基本上是混日子,是到了初三才真正开始努力的,而想想过去这两年的高中生活又是这样混过来的,想到这点就有点想骂自己,骂自己简直太傻瓜、太混蛋了,懊悔前两年没有好好学习,导致落下这么多功课。不过又冷静分析了目前形式:幸好当初选的是文科,政治、历史、地理这三门课多看看书相信能赶得上,语文是自己的优势科目不用担心,而最大的短板就是数学和英语,这两门课将是决定能否考上大学的关键。
在高三的第一个学期,我每天真的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了,每天不停的学呀学,成绩也在不断进步,转眼高三寒假到了,在那年那个万家灯火喧嚣热闹的春节,除了必要的走亲串友外,我把自己关在房间一边学习,同时还冷静分析现在的实际情况:对照往年大学录取分数线,目前的成绩还是相差甚远。而且还有个客观现实问题:我当时就读的东明三中是一所普通高中,升学率比较低,除去艺术生外、每年凭文化课也就是考上几个专科大学而已,文化课能考上本科基本没有,即使春节前挺努力学了这几个月,但是目前的成绩距离大学录取线还是有相当大距离,所以想要考上大学还是要尽量能转学到东明一中。
于是利用春节期间走亲戚的时机,我把自己的想法跟在三中工作的姑父谈了谈,姑父听完后也觉得有道理,表示愿意等春节开学后联系在一中上班的朋友试试,看能否托关系办理到一中去借读,听姑父这样说当时心里相当兴奋,盼望着早日开学能真正转学到东明一中读书,高三那个春节就在忐忑和期待中很快过去了。
寒假开学后不久,那天吃过早饭,姑父喊上我,又带上另外一个在三中上班的老师,我们坐上城乡客运的小中巴车向县城出发了,到了东明一中,我们先找到姑父和三中那位老师在一中教学的一个朋友,通过他又找到了当时一中的高三年级主任,一切比预料中要顺利,那个时代的人虽然清贫、但是大都很纯朴,我们几个只是在一中门口一家简陋的小餐馆吃一餐简单的便饭而已,我到一中借读的一切手续就顺利办妥。
返回三中后,我就很快把这边的一切琐事办理完毕,再和要好的几个同学简单的告别后,我从高三的下学期开始就转学到东明一中读书了。很清楚记得当时借读的是高三7班,班主任是教英语的赵老师,入班的第一天赵老师简单介绍了我、并安排了座位,到一中才知道,一中每个班级的人数竟然70多、几乎是三中一个班的两倍,第一排靠里墙的书桌直接就顶着前墙、是和黑板平行的,这确实完全想象不到。
毕竟是刚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感到一切都是因为陌生而变得拘谨,似乎又有点怀念在三中无拘无束、放荡洒脱的那两年多生活,所以刚到一中的前几天稍感孤独,还好很快就融入到了新集体,特别是因为有好几个同学对我特别热情,而且他们几个基本都是家在县城的,但是对我这个来自农村、又是普通中学转来的借读学生没有半点排斥,反而很积极主动的靠近我、接纳我,其中有乔治安、张联国、华薇、夏凤等,现在有几个已经成了很好朋友,每年春节回老家我们都要小聚,重温当年在一中读书的日子。
仔细想想就凭这一点来说,就很感谢当年转学一中的决定,人的一辈子有几个真心的朋友也是很幸运的事。
因为是借读生,再加上一中宿舍本来就紧缺,所以学校不提供住宿,要自己想办法,如果一个人到外面租房的话相对不太安全、而且费用又太高,家里经济又困难。那天下课我正为此事发愁,碰巧在教室走廊遇见上届三中一个学长,他也是我刚入三中时校文学社社长,我们之间也算是比较熟悉,他是去年高考落榜来一中复读的,在隔壁班。我和他谈起了住宿方面的事,他听我说明事情后,一把把我搂住,拍着我的后背说,兄弟不用担心住宿之事、好好读书就是了。原来目前他们几个也是在外面租的房子、而且正好还有一个床位,所以他让我、跟他们一起住就行。住宿问题就这样顺利解决,很是感激那位三中学长。
刚到一中不久,学校就举行了高三第2学期第一次月考,我感觉一个月来也认真学习了,也全身心投入备考了,似乎很清楚记得那次月考,我们那个考场是排到了化学试验室的,写月考试卷时也没有感觉太难。心里想着凭这一个来月的努力就见成效,不免暗暗窃喜,所以月考结束后很期待成绩公布。
几天后终于月考成绩公布了,拿到成绩单时几乎呆住:总分竟然是全班倒数10名左右!那一刻心里的滋味根本不是生气、也不是伤心,真实的感觉可能用震撼、惊愕形容更准确,没有想到一中的学生这么厉害!凭当时我月考的总分在三中绝对应该是班级前列,没想到在一中却是班级倒数,而当时一中的大学升学率包括专科在内也仅仅30%左右而已,所以凭这成绩想考上大学基本无望。
那天我一个人偷偷跑到操场上,心里的滋味很复杂,是五味杂陈,想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想着父母他们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想着前两年多在三中荒废的日子,想着未来的路,那天的我流泪了。
月考后持续两天的冷静反思后,痛定思痛,理智告诉我,还是必须要彻底抛弃幻想,重整旗鼓正视残酷的现实,唯有努力拼搏,别无其它选择。世界上没有救世主,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只有自己才有可能救赎自己,只有把更多时间的投入学习,一点一点去追赶,才有可能慢慢弥补曾经被自己荒废的时光。
不知不觉中第一次月考已经逐渐远去,高三的日子每天都在那种机械又单调的重复中悄悄流失,我清楚这些日子自己没有再荒废,一直在默默的努力追赶,虽然有时感觉疲惫,但是还是觉得这样的日子挺有意义。
第二次月考、期中、一摸、二摸、三摸……在一个又一个日出日落重复中,一个又一个看似平淡的日子悄然流逝,高考也正在悄悄来临,高三下学期的每天,我们高三7班表面看似平静,实则大家都在暗暗角逐,特别是高考前一个月那种超乎寻常的平静有点可怕,更像一场大战即将打响之前的静寂.
又一个火热的七月终于到来了,每年一次隆重而神圣的高考如约而至。
令人紧张而又窒息的三天高考终于结束了,考完最后一门课走出考场那一刻,我长长的吁口气,天空虽然骄阳如火,内心却还是感觉有一丝轻松和惬意.回忆这几天考试,感觉也基本上发挥了正常水平,估计应该差不多能上专科录取线,如果能上专科也挺满意。
高考后就开始了又一个急切、紧张又漫长的等待,大概两周左右,终于山东省高考成绩揭晓了:专科竟然还差几分!
知道成绩那一刻,开始心里的酸楚和失望确实难免,不过没有悲痛,而且自己很快就冷静了下来,毕竟几乎荒废了两年多学习,基础太差了,尤其是数学和英语落下的太多了,但是起码我高三最后这个学期自己真的尽力了,也没有太大的遗憾,后来听说原先自己就读的三中那个文科班也是一个专科线都没有上,稍微也内心有点平衡。
稍微休整了几天,整理好自己的情绪,那天我很平静的和父母商量说,打算继续在一中复读,父母也支持我复读,那年的8月刚过,一中的高三就开学了,我又骑上自行车驮上行李和书本,高四的日子开始了……
——剑客.农历癸卯年仲夏于甬城
作者简介:李明雨,网名剑客,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在工作之余喜欢足球、乒乓球、旅游等,闲暇之际也读点书、写点字。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