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一条带货微博让甘肃成县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县城迅速“出圈”,也叩开了当地探索电商的大门。10年里,摸着石头过河的成县电商,实现一个又一个“弯道超车”,走在了西北电商发展的前列,已经成为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6月24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甘肃行走进陇南,十余名记者探索成县电商如何在“弯道超车”中做到又快又稳。
(相关资料图)
记者了解到,伊始,电商对于甘肃成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来说都较为陌生,受限于地理环境、区域位置、交通条件等,东南沿海地区成熟的经验在这里并不适用,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发展电商或成为农特产品“走出大山”的最佳途径。于是纷纷借助淘宝等网络销售平台开通了账号进行农特产品的售卖,一拥而上带来的后果就是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频出,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之淘汰了一大批入驻的商家。
经历了从一拥而上到大浪淘沙的阵痛,当地意识到必须要抱团取暖、协同并进。同时,随着当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政策的出台,交通条件这一受限因素不复存在。至此,成县电商步入发展“快车道”,一跃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典型样本。
核桃、土蜂蜜、大樱桃、大蒜、土鸡、手工挂面……陇小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集农产品种植、收购、生产、研发、加工、仓储、冷链、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农业综合体。在包装车间,记者看到上述农特产品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包装,陆续发往全国各地。
据介绍,截至目前,陇小南整合全市及省内其他地区180多家企业、合作社的500多款网货优质入驻平台及线下展区,有分销代理4万余人,通过分销+代理的模式,把优质农特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累计销售额达1.5亿元。
为了打响品牌,其注册有“陇小南、陇小、农小南、陇小核、陇小酱、陇小椒、陇小菜、陇小淘、陇小美、小陇、LONGXIAONAN、成州等128件商标,4个版权,1件外观专利,2件发明专利。同时,通过研发产品,延链补链实现农特产品的增值。陇小面、陇小菌、陇小粉、陇小蛋、陇小椒、陇小葵、陇小核、陇小南核桃油等8种自主研发产品销量持续居高不下。
而在销路方面,该公司盯紧的可不仅仅是内地市场,如何实现“出海”亦是当务之急。
陇小南公司副总经理姚永亮介绍,据不完全统计,菌菇类、手工挂面、核桃系列产品等当地农特产品已有30%-40%销往广东等地,近10%的产品通过第三方企业进入粤港澳市场。
“我们目前在积极申请直供港澳的资质,也在积极筹备在粤港澳大湾区开设实体店,线上线下推‘甘味’农特产品借助大湾区市场实现‘出海’。”姚永亮说,希望借助此次大湾区媒体的宣传,提升当地农特产品知名度与影响力,为全面进入港澳市场奠定基础。
陇小南是成县电商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目前该县电商企业52家。而在整个陇南市,网店稳定在1.4万家,累计电商销售总额逾338亿元、培训人才32万人次、带动就业30万人;全市建成县级公共服务中心9个、乡镇电商服务站19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2404个;本土自建陇南电商平台发展会员52.4万人,入驻商家1046家,上架产品3.万余款,累计销售80万单近18亿元。建成重点城市域外门店32个,社区店16个;全市开发网货近万款,累计发展跨境电商企业17家,外销产品30余种,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实现跨境交易2.37亿元。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轩慧